当前位置:首页 > 晋宁区人民检察院 > 检察新闻
检察新闻
把“守护美好生活”内化为公益诉讼价值追求
时间:2023-08-18

202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三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殷殷嘱托,将“守护美好生活”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努力践行为民宗旨,分阶段持续谋划,抓重点深入推进,办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化解了一批损害公益的问题,促进了有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系统治理。

  8月17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专项监督活动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让人民群众检验办案成效。对于公众关注的跨行政区划环境公益诉讼、外卖食品安全等问题,发布会均一一作出回应。

  公益诉讼办案量最大的领域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不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已经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最重要的领域,办案数量最多、案件类型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制度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据了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数占全部公益诉讼办案数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

  三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发生了一些变化,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办案情况,检察机关如何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介绍,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三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最主要的变化在于从以修复受损生态为办案目标,到依法能动履职、推进诉源治理的办案理念的转变。除传统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外,还涉及森林病虫害、珍稀鸟类、濒危植物、湿地、自然保护区、文物、自然遗迹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三年来,公益诉讼办案质效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先后成功办理“万峰湖案”“南四湖案”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案件。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进而促进诉源治理、系统治理。此外,还探索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丰富认购碳汇方式替代生态环境修复等恢复性司法方式方法,研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赋能环境资源检察办案。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最初确立的“四个法定领域”之一,这一领域受损的社会公共利益往往存在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

  “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保护,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绕不开的‘刚需’问题,也是一个避不开的难点。”发布会中,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特别提到了长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等重大跨区域案件。最高检制定实施检察机关办理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沿线省、市检察院陆续形成20余项协作机制,实现长江流域省界断面全覆盖。

  张雪樵表示,最高检、各省级检察院聚焦公益受损严重、社会影响大、监督对象层级高或者具有跨流域、跨区域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立案办理,以点带面推动问题解决。同时,深化运用检察一体化机制,探索构建跨区域管辖协作机制,健全外部协作配合机制,把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作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

  最高检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活动

  发布会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聚焦专项活动划定的重点食药领域,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万件,发出检察建议2.8万份,提起诉讼4100多件。

  “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督,从线下生产销售到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的多业态监管,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多层次治理。”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三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食品违法案件1.9万件,网络食品违法案件5800多件,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覆盖面更广。

  在药品安全方面,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生产销售假药类公益诉讼案件2300多件。除了传统的药品外,各地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违规医疗美容专项监督,办案领域由传统药品安全向医疗服务和用药安全等更深层次迈进。专项监督活动还暴露出保健品违法添加和虚假宣传问题突出。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保健食品违法案件5500多件。主要表现为部分保健品生产经营者虚假宣传保健品具有治疗功能,甚至违法添加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以欺诈销售,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共提起食药安全公益诉讼4100多件,特别是对主观恶性大、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依法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潜在违法者形成震慑,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

  对于公众关心的外卖食品安全问题,这次发布会也作出了回应。在专项监督活动开展之初,最高检就把“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食品”作为六个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检察机关针对网络餐饮平台无证、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强制“二选一”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情形,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行动。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00多件,依法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公益诉讼案件。发布会透露,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活动,助推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

  “检察机关在办理网络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注重诉源治理,从个案办理中发现行业监管中的普遍性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实现从个案办理到全面治理。”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举例说,北京市延庆区检察院发现个别商家针对外卖封装不合规问题,在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基础上,推动其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约谈各大外卖平台负责人,督促相关经营者对外卖食品进行规范包装,保障外卖食品安全。邱景辉还介绍,检察机关在加强司法办案的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持续强化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引导帮助网络平台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餐饮企业准入和日常监管。

  持之以恒当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守护者

  “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还面临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协作配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队伍素质能力不适应等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徐全兵坦言,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大办案力度,健全办案机制,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为契机,总结生态环境检察新理念、新机制、新成效,推动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围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公益诉讼办案中的重点难点,出台工作指引,健全完善公益诉讼业务框架体系。

  此次发布的12件典型案例作为优秀案件代表,也为各级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提供了指引,其中涵盖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如江苏省如东县检察院督促整治风力发电噪声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全面扎实调查取证,确保噪声强度监测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召开“圆桌会议”研究整改措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并持续跟进监督整改情况,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耳边的宁静”。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检察院针对食品盲盒销售中未公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重要信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且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依法督促主管行政机关全面排查下架违规食品盲盒,规范盲盒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助推食品经营新业态规范发展。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以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价值追求,持之以恒守护“碧水蓝天”、捍卫“舌尖安全”,切实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使命,一如既往当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守护者”。


相关链接